对种植面积大,发生重的玉米二代粘虫怎样防治。
你好!
(一)防治成虫产卵。利用粘虫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枯叶上产卵的习性,在麦田和玉米田每亩插60―100个枯草把,5天换一次新草把,把换下的枯草把集中烧毁,以减少成虫产卵量,降低田间虫口密度。
(二)建封锁带防治幼虫转移。虫口密度较大时,在小麦收割时,在邻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用2.5%的敌百虫粉,撒成4寸宽的药带进行封锁;或在玉米田亩用40%锌硫磷乳油75―100克加适量水,拌砂土3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进行隔离。
(三)及时防治幼虫。在幼虫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,把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(东南部地区在7月上、中旬,中部地区在7月中、下旬)。当小麦田虫口密度达25―30头/O、玉米田虫口密度达30头/100株以上时,每亩用5-6毫升氯虫苯甲酰胺(杜邦.康宽)、4.5%高效氯氰菊酯1000-1500倍液喷雾、每亩可用50%锌硫磷乳油、80%敌敌畏乳油、40%毒死稗(乐斯本)乳油、75―100克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,或用5%灭扫利乳油、5%来福灵乳油、2.5%功夫乳油、2.5%敌杀死乳油1000―1500倍液、40%氧化乐果1500-2000倍液、10%大功臣2000-2500倍液喷雾防治。施药时间多应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,若遇雨天应及时补喷,要求喷雾均匀周到、田间地头,路边的杂草都要喷到。上述药剂中辛硫鳞敌敌畏对高粱敏感,不得在高粱上使用,同时应防治喷雾时漂移对高粱造成的药害。
供参考!